摘要: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置方式主要是經分類收集、壓縮轉運后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發電。按照垃圾填埋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填埋量的40%,垃圾焚燒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焚燒量的30%,垃圾綜合處理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綜合處理量的35%,對近年全國滲濾液產生量進行測算,可測算得2022年我國垃圾滲濾液總體產生量約為1.21億噸,同比增長6.16%。2022年垃圾滲濾液處理量為5638.2萬噸,同比增長12.57%,2022年垃圾滲濾液處理率為46.74%,2016年到2022年處理率整體呈現上升的態勢。
一、定義
垃圾滲濾液,又稱滲濾液、滲瀝水、滲瀝液、瀝濾液或浸出液,是垃圾在堆放、分選、壓縮、填埋和發酵等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高濃度、難處理的有機廢水,主要來源于垃圾本身的內含水、垃圾生化反應產生的水和大氣降水,其具有污染物組成復雜、濃度高和重金屬離子含量高的特點,包含多種致癌物,處理難度非常大。
二、行業政策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化的高速推進,我國生活垃圾產生量逐年增加,而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等政策的逐步推行與實施,必然會帶動垃圾滲濾液市場增長。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了《“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文中指出,新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配套建設相應能力的滲濾液處理設施,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要加快補齊滲濾液處理能力缺口,對環保不達標或不能夠穩定達標運行的滲濾液處理設施進行提標改造等。
三、行業壁壘
1、經濟規模、必要資本量
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從技術開發、方案設計、項目實施、后期服務等各個環節都需要持續穩定的資金流支持,從事該類業務的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企業規模、資金實力及融資能力。同時,垃圾處理及其資源化綜合利用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環境保護的重大課題。垃圾處理行業具有公益性、投資回報率低、投資回報周期長,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突出,而經濟效益微薄等特點,而且垃圾處理涉及的環節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投資大,獨自投資與垃圾處理全過程非一般企業和個人所能承受,而投資于其中一個環節又涉及巨大的協調成本,所以對一般企業和個人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
2、準入政策、法規
從事滲濾液處理業務,必須取得行業管理部門核發的相關資質證書,如《環境污染治理設施運營資質證書》、《建筑業企業資質證書》等。新建垃圾填埋場及垃圾焚燒廠一般為市、縣等環保相關部門的重點民生工程項目。由于垃圾滲濾液處理不達標對周邊居民生活環境危害較大,一直受到公眾(特別是填埋場或焚燒廠附近居民)的高度關注。如果沒有多年行業業績、市場積累、良好的品牌形象,企業要進入滲濾液處理行業,尤其是參與大中型垃圾滲濾液處理項目具有相當大的難度。
3、技術壁壘
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是一整套工藝流程和設備模塊的設計和組合,從而使不同地域的滲濾液進水水質經過處理系統后能達到國家或地方的水污染物排放標準。它對項目系統承接單位的技術能力、管理能力和專業調試能力要求較高。承接單位需具備一支掌握核心技術且經驗豐富、設備系統調試能力強的專業團隊來保證項目順利實施。為滿足客戶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不同要求,需投入足夠的人力、物力進行方案比選和反復調試,對公司技術能力要求較高,能夠全面掌握關鍵技術且具有較高技術水平的企業較少;提供滲濾液處理行業整體技術解決方案,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和較多技術指導經驗支持。對于新加入者來說,本行業技術門檻高,具有較高的技術壁壘。
四、產業鏈
垃圾滲濾液處理企業為客戶垃圾處理廠的滲濾液的達標排放提供高質量的一體化專業服務。行業上游為設備材料供應商,主要包括生化處理過程中的生物菌和膜處理過程中的GE納濾膜、超濾膜、MBR膜片,和各項反應、消化反應中用到的專業反應器設備,以及整體滲濾液處理設備提供商。其技術進步、成本降低可促進垃圾滲濾液行業企業盈利水平相應提高。滲濾液經處理后達標排放,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著人類健康。行業下游主要應用場景包括能源發電以及工業用水兩部分,能源發電中可以將處理后的滲濾液進行沼氣池發電,成為一部分替代型清潔發電能源,工業用水中工業灰渣調濕和清潔地面用水為主要的應用場景。
五、行業現狀
目前我國的垃圾處置方式主要是經分類收集、壓縮轉運后進行衛生填埋或焚燒發電。按照垃圾填埋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填埋量的40%,垃圾焚燒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焚燒量的30%,垃圾綜合處理廠產生的滲濾液占垃圾綜合處理量的35%,對近年全國滲濾液產生量進行測算,可測算得2022年我國垃圾滲濾液總體產生量約為1.21億噸,同比增長6.16%。2022年垃圾滲濾液處理量為5638.2萬噸,同比增長12.57%,2022年垃圾滲濾液處理率為46.74%,2016年到2022年處理率整體呈現上升的態勢。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我國對環境保護的整體投入大幅增加
2022年中國生態環境統計年報數據表明,2022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為9013.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7%,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1.6%。其中,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為5972.0億元,老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為285.7億元,建設項目竣工驗收環保投資為2755.8億元,分別占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的66.2%、3.2%和30.6%。全國環境污染治理的大量投資將直接拉動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市場需求,從業企業將面臨廣闊的市場空間。
(2)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高度重視
2022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加快推進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重點推動滲濾液與污水處理等有效銜接,提升協同處置效果;規范有序開展庫容已滿生活垃圾填埋設施封場治理,加快提高焚燒飛灰、滲濾液、濃縮液、填埋氣、沼渣、沼液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能力。隨著國家對垃圾分類及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視與相關政策落地,必然會帶來垃圾滲濾液處理設施的新建與改造需求,從而能夠為滲濾液等水處理業務帶來一定的新增市場空間。
(3)經濟發展、人口規模穩定增長以及城市化進程為行業提供廣闊空間
2013年至202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從59.3萬億元增長到126萬億元,年均增長6%以上,穩居世界第二位。我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2023年末,全國人口為140967萬人,我國城鎮常住人口達到93267萬人,比2022年增加119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7700萬人,減少1404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6.16%,比2022年提高0.94個百分點。城鎮化空間布局持續優化,新型城鎮化質量穩步提高。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為垃圾滲濾液處理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大量的人口規模和城市化進程對垃圾滲濾液處理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將為行業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
2、不利因素
(1)經濟相對落后地區對應用先進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的意識還不強
由于我國經濟發展不均衡,東部地區相對西部地區經濟發達,對垃圾污染防治的要求較高,而經濟較為落后的的西部地區對垃圾污染防治的認識水平相對較低,往往以資金初次投入量作為技術設備選擇的主要指標,初次投入相對較高但后續運行治理效果更好、能源節省效應更顯著的先進技術往往得不到推廣。
(2)存在“地方保護”現象
大型垃圾治理項目普遍以工程總包為項目實施方式,總包單位一般為治污區域的政府事業單位、規劃院或企業,在對技術設備及解決方案進行選擇時,本地企業往往會成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優勢技術及設備跨區域推廣的難度較大。
七、競爭格局
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陸續出臺,我國垃圾滲濾液市場整體需求呈增長的態勢,吸引了大量的央企、國企等競爭者進入,導致垃圾滲濾液行業的競爭愈加激烈。目前垃圾滲濾液處理較為出色的企業有維爾利、興蓉環境、天源環保、天楹股份等企業。垃圾滲濾液產業雖然在投資總量上達到了可觀的規模,但在運行質量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而隨著垃圾滲濾液行業準入門檻與產業集中度的提高,高質量發展將成為環保產業的主旋律。
八、發展趨勢
1、行業呈現一體化發展趨勢
由于環境治理工程涉及主體較多,項目建設投資大,運營周期長,在環境治理項目中,業主更加注重全盤統籌,頂層設計,傾向于策劃、規劃、設計、建設及后期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隨著大型環保綜合治理項目越來越多,圍繞全產業鏈的“設計-建設-投資-運營”一體化解決方案將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
2、滲濾液處理工藝向著多樣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
滲濾液是一種高濃度、高污染的有機廢水,其處理難度大,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差異大,不同地區的生活垃圾種類不盡相同,導致滲濾液水質水量都有顯著的差異,客觀上要求滲濾液處理工藝的多樣化和精細化。未來我國滲濾液處理技術將會向著多樣化、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實現滲濾液無害化、全量化、資源化處理的目標。
3、市場參與方式更加多元
環保產業具有資本密集的特征,因而在市場需求促進產業發展的過程中,相應的資本要素投入起著重要的帶動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把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決定性要素,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力度,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為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包括城市水處理、固廢處理等在內的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的建設運營,社會資本參與方式從傳統的EPC、BOT、TOT方式,新增了創新的PPP、EPC+O等方式。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