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中國健康保險收入為36146億元,同比下降8.14%。其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收入為27111億元,同比下降11.69%;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為9035億元,同比增長4.41%。其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收入下滑主要系醫保改革導致,為了提高醫保門診共濟保障,醫保政策進行了改革,減少了醫保個人賬戶的劃入金額。而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增長不僅吸引了更多元化的市場參與者進入健康保險行業,包括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TPA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等,還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低齡老年人比重的增加和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健康需求日益旺盛,健康產品和服務消費能力也在持續增強。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推動健康保險市場的發展,為行業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一、定義及分類
健康保險是指以因健康原因導致損失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按保險性質不同,健康保險可分為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實施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是為保障人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通過立法形式強制推行的醫療保險制度。商業健康保險是在被保險人自愿的基礎上,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的健康保險保障形式。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健康保險行業主要監管機構包括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及其派出機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根據國務院授權履行行政管理職能,依照法律、法規統一監督管理全國保險市場,維護保險業的合法、穩健運行,并促進中國保險業的改革和發展。此外,境內保險業還接受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證監會、國家稅務總局、國家審計署、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及國家外匯管理局等其他監管機構的監督和管理。
2、行業相關政策
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在近年來得到了國家政府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不僅體現在政策的制定和執行上,還體現在行業的監管和發展上。這些措施旨在推動健康保險行業的健康發展,提高保障水平,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提出探索支持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賬戶獨立、風險隔離的前提下,向境外發行合理規模的人民幣計價的資產管理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支持境外保險公司直接發起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京落地。構建銀行、保險公司、擔保公司、專業服務機構共同參與的知識產權評估機制。探索優化完善知識產權融資模式,深化知識產權保險服務體系建設,鼓勵保險機構拓展海外知識產權保險等服務。這將有助于引進境外先進的保險資產管理經驗和技術,提升國內健康保險行業的整體競爭力。
三、行業壁壘
1、政策與法規限制
在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的發展受到政策和法規的嚴格限制。首先,保險行業的準入門檻較高,需要獲得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批準,并滿足一系列嚴格的條件。這些條件包括注冊資本要求、高管資格審核、業務經營計劃等。其次,健康保險產品的設計和銷售也受到法規的嚴格監管,以確保產品的合規性和消費者的權益。此外,保險公司還需要遵守一系列關于信息披露、風險管理、償付能力等方面的規定,以確保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2、技術與數據挑戰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健康保險行業也面臨著技術和數據的挑戰。首先,健康保險需要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來提高業務效率和風險管理能力。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保險公司可以更準確地評估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況和風險水平,從而制定更合理的保險產品和定價策略。然而,目前許多保險公司在這方面還存在技術短板和人才缺口,難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其次,健康保險還需要與其他醫療機構和數據提供商建立合作關系,以獲取更全面的被保險人健康數據。然而,由于數據隱私和安全等問題,這種合作往往面臨較大的難度和不確定性。
3、市場競爭與盈利壓力
中國健康保險市場雖然發展迅速,但競爭也異常激烈。眾多保險公司都在爭奪市場份額和客戶資源,導致產品價格和服務質量的差異化程度較低。為了吸引客戶,一些保險公司不得不采取低價策略或提供附加服務等方式來增強競爭力。然而,這種做法往往會導致公司的盈利壓力增大,甚至可能引發惡性競爭和市場亂象。此外,由于健康保險產品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保險公司還需要面臨較高的賠付風險和準備金壓力。這些因素都限制了健康保險行業的進一步發展和創新。
四、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軟件和信息技術行業、金融業等;產業鏈中游為保險公司等,保險公司通過設計和銷售健康保險產品,為個人和家庭、公司等提供風險保障;產業鏈下游包括購買健康保險的個人和家庭、公司等,這些群體是健康保險產品的最終消費者,他們的需求和反饋對保險產品的設計和優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壽險行業的領軍企業,憑借其悠久的歷史積淀、雄厚的資本實力、領先的專業競爭優勢以及享譽世界的品牌聲譽,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和客戶的信賴,長期穩居國內壽險市場的領導地位。公司致力于為個人及團體提供多樣化的人壽、年金、健康和意外傷害保險產品,覆蓋生存、養老、疾病、醫療、身故、殘疾等全方位的保障需求,滿足客戶在人身保險和財務管理領域的全面需求。2023年上半年,中國人壽保費收入為4701億元,同比增長6.85%;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為731億元,同比下降2.96%。健康保險保費收入下滑的主要驅動力在于政府主導的惠民保及百萬醫療保險的廣泛推廣和銷售。該政策導向的產品在市場上的普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人壽健康險產品的銷售,從而導致了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的下滑。
(2)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新華保險作為國內領先的保險公司,經營范圍廣泛,涵蓋了人民幣和外幣的人身保險業務,包括各類人壽保險、健康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等。除此之外,公司還為境內外保險機構提供代理保險、檢驗、理賠等業務,并為客戶提供專業的保險咨詢服務。同時,公司嚴格遵守相關法規,進行資金運用,確保保險資金的保值增值。2023年上半年,新華保險保費收入為1026億元,同比增長5.13%;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為321億元,同比下降6.48%。由于近兩年客戶需求向終身壽險和養老長期規劃等產品轉移,導致健康保險市場需求相對下滑。盡管如此,從長期來看,健康保險的發展空間依然堅實。面對市場變化,新華保險已明確未來的戰略方向。公司將進一步強化對重疾險等健康保險產品的培訓,加強產品的創新,提升對業務規模和業務空間的認識。同時,公司將與客戶進行保障需求的深度溝通,以加快和加大健康保險業務的發展。
五、行業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人們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度不斷提升,健康保險需求持續增長,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2023年中國健康保險收入為36146億元,同比下降8.14%。其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收入為27111億元,同比下降11.69%;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為9035億元,同比增長4.41%。其中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收入下滑主要系醫保改革導致,為了提高醫保門診共濟保障,醫保政策進行了改革,減少了醫保個人賬戶的劃入金額。而商業健康保險原保費收入增長不僅吸引了更多元化的市場參與者進入健康保險行業,包括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TPA公司、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互聯網保險中介平臺等,還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隨著低齡老年人比重的增加和老年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其健康需求日益旺盛,健康產品和服務消費能力也在持續增強。這一趨勢將進一步推動健康保險市場的發展,為行業帶來更大的機遇和挑戰。
六、發展因素
1、機遇
(1)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健康保險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例如,政府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多樣化、個性化的健康保險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同時,政府還推動健康保險與基本醫療保險的銜接,提高健康保險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這些政策為健康保險行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機遇。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人民群眾健康意識的提高和醫療費用的不斷上漲,健康保險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自己的健康風險,愿意購買健康保險產品來規避潛在的經濟損失。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和慢性病的增多,健康保險在社會保障體系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市場需求將持續增長。
(2)科技創新與數字化轉型
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為健康保險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健康保險公司可以更加精準地評估風險、優化產品設計、提高理賠效率等方面取得突破。例如,通過大數據分析客戶的健康狀況和行為習慣,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保險方案;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自動化核保、智能客服等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數字化轉型還可以推動健康保險行業的跨界合作與創新。保險公司可以與醫療機構、健康管理公司、科技公司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打造健康管理生態圈,為客戶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服務。這種跨界合作不僅可以拓寬健康保險的服務領域,還可以促進不同行業之間的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
(3)國際化發展與市場開放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推進和中國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健康保險行業也迎來了國際化發展的機遇。一方面,國內保險公司可以通過與國際知名健康保險公司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國內保險公司也可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海外華人提供健康保險服務,實現國際化布局。此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國健康保險行業還將迎來更多的國際合作與競爭機會。通過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保險機構開展合作,共同開發健康保險產品、拓展市場份額、實現互利共贏,將為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的國際化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2、挑戰
(1)監管環境日趨嚴格
隨著健康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監管環境也日趨嚴格。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和市場秩序,中國政府加強了對健康保險行業的監管力度。監管部門對保險公司的產品設計、定價、銷售、理賠等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嚴格的審查和監管,要求保險公司必須遵守相關法規,確保業務的合規性和穩健性。此外,監管部門還加強了對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風險管理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行業的準入門檻。這些嚴格的監管措施給健康保險行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要求保險公司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合規意識。
(2)健康保險認知度和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得到了快速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健康保險的普及程度仍然較低。首先,與傳統的醫療保障觀念相比,中國大多數人對健康保險的認知水平較低。很多人對健康保險的理解僅限于意外保險或重大疾病保險,對于其他類型的健康保險產品并不了解。此外,對于健康保險的價值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認識,認為自己年輕健康,不需要購買健康保險。其次,一些消費者對于健康保險的接受度還不高。這部分消費者認為保險費用較高,而且擔心保險合同條款的復雜性和理賠的繁瑣過程。同時,他們也存在對保險公司的信任問題,擔心保險公司在理賠時存在風險規避行為。
(3)健康保險產品設計和定價難度較大
中國的健康保險市場需求巨大,但相對于需求而言,目前市場上的健康保險產品仍然相對有限,滿足不了不同人群的多樣化需求。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中國的健康保險市場還相對年輕,缺乏長期積累的經驗和數據支持。在產品設計和定價方面,保險公司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充分考慮人口結構、疾病譜以及醫療服務的變化趨勢,并進行精準的風險評估和定價。其次,中國的醫療成本快速上升,醫療費用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較大,增加了健康保險產品的設計難度。保險公司需要在平衡保險費率和保險責任之間找到合適的平衡點,既要保證產品的可負擔性,又要提供足夠的保障。
七、競爭格局
在中國,盡管健康保險企業眾多,但其市場呈現出較高的集中度,主要由大型保險公司主導,如中國人壽、新華保險、中國人保等。這些公司憑借多年的資源積累和市場經驗,穩坐市場領導者的地位。與此同時,互聯網企業如阿里巴巴、騰訊等也積極進軍健康保險領域,利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渠道提供創新的健康保險產品和服務。它們在短期商業健康保險領域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力,為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然而,當前整個健康險市場面臨著保費增速放緩、產品缺乏創新、同質化嚴重以及價格競爭激烈的挑戰。專業健康險公司在與綜合性保險公司的競爭中尚未形成明顯的差異化,專業化優勢不夠明顯,面臨著較大的競爭和生存壓力。據此,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健康險市場的創新和競爭,為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健康保險市場的競爭格局將變得更加復雜和多元化。大型保險公司需要繼續發揮自身優勢,同時加大創新力度,以應對新興力量的挑戰。而互聯網企業則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提供更加精準和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
八、發展趨勢
1、多元化產品和服務創新滿足消費者需求
未來,中國健康保險行業將以多元化產品和服務創新為核心,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健康需求。首先,保險公司將加大針對特定人群和特定需求的定制化產品開發力度,如兒童健康保險、老年人長期護理保險等,實現個性化保障和服務。通過創新保險產品設計和靈活的保險方案,提高客戶對健康保險的認可度和購買意愿。其次,健康保險行業將加強與醫療機構和健康管理平臺的合作,提供更全面、便捷的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保險公司可以通過建立健康檔案共享平臺、推出健康咨詢和指導服務等方式,幫助客戶實現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升客戶滿意度和忠誠度。
2、數字化與科技驅動創新發展
數字化和科技驅動將成為中國健康保險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動力。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健康保險行業將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實現業務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保險公司將積極運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提升風險管理、產品設計、銷售服務等方面的能力。同時,保險公司還將加強與科技公司、數據服務商等的合作,共同推動健康保險行業的創新發展,探索新的業務模式和增長點。
3、跨界合作與國際化發展
跨界合作與國際化發展將是中國健康保險行業未來的重要趨勢。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推進和中國保險市場的逐步開放,國內保險公司將積極尋求與國際知名健康保險公司的合作,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的國際競爭力。同時,國內保險公司還將積極拓展海外市場,為海外華人提供健康保險服務,實現國際化布局。此外,保險公司還將加強與醫療機構、健康管理公司、科技公司等不同行業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健康保險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智研研判!2024年中國健康保險行業發展歷程、保費收入及趨勢分析:社會基本醫療保險收入有所下降,商業健康保險保費收入增加 [圖]
健康保險是指以因健康原因導致損失為給付保險金條件的人身保險。按保險性質不同,健康保險可分為社會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強制實施,由雇主和個人按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雇員醫療費用的一種醫療保險制度。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醫療需求,減輕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商業健康保險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提供,通過個人或團體購買保險產品,為被保險人提供超出社會醫療保險保障范圍的額外醫療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