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我國南美白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340280噸,同比增長5.23%;斑節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14360噸,同比增長9.26%;日本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46199噸,同比增長3.71%。
一、定義及分類
對蝦是節肢動物門,軟甲綱,十足目,對蝦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和各種營養元素,是一種重要的水產資源,我國對蝦養殖的主要品種包括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中國對蝦、日本對蝦和其他對蝦種類(長毛對蝦,墨吉對蝦,新對蝦系等),其中,南美白對蝦產量占比最大,已成為我國對蝦養殖中的絕對優勢品種。
二、行業政策
1、行業管理體制及主管部門
對蝦屬于水產養殖業,我國水產養殖行業管理體制實行國家統一領導、分級管理。根據《漁業法》規定,水產養殖行業的主管部門為農業部漁業局,省、市(地)縣一級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分別為漁業廳和漁業局(水產畜牧獸醫局),依法對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水產行業進行分級管理。國內水產養殖行業的其他組織和機構包括:中華全國工商聯水產業商會、國家漁業技術推廣中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中國水產學會等,該等組織和機構的活動均由漁業局進行協調。此外,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對水產企業的安全生產及出境水產品的質量安全衛生等進行檢驗檢疫和監督管理。
2、行業相關政策
為加快推進包括對蝦在內的水產養殖業發展,我國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為對蝦行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如:2023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鼓勵包含“遠洋漁業、人工魚礁、漁政漁港工程、綠色環保功能性漁具示范與應用,新能源漁船,淡水與海水健康養殖及產品深加工,淡水與海水漁業資源增殖與保護”在內的現代畜牧業及水產生態健康養殖產業發展。2024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指出:發展水產健康養殖。制定全國養殖水域灘涂規劃,穩定養殖水面空間。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行動,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
三、發展歷程
我國對蝦生產包括野生對蝦捕撈和對蝦人工養殖,野生對蝦捕撈歷史久遠,相比之下其人工養殖年代短暫,但發展迅速,早在1984年國內對蝦生產就已進入“以養為主”的時代?;厮輰ξr養殖發展歷程,大致可分為以下七個階段,未來,隨著養殖技術的不斷升級,我國對蝦行業有望進一步發展壯大。
四、行業壁壘
1、資源壁壘
對蝦養殖存在明顯的區域性,對水域、氣候、生態環境的要求較為嚴格,養殖環境直接影響到養殖生物能否生存,并將直接影響產品口感、規格、品質,資源壁壘要求進入企業必須擁有適宜對蝦養殖的海域(水)資源。
2、質量安全壁壘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產品質量安全是人類生存的基礎,社會穩定的保障。它不僅關系著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還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鑒于對蝦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作用,國家也日益提高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視程度,相繼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體現了國家對實現全民性的產品質量安全的決心。近年來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頻發,國外主要對蝦進口國紛紛提高了對進口對蝦的質量安全要求,對蝦行業質量安全壁壘越來越高。
3、技術壁壘
對蝦行業各環節都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如對蝦種苗選種育種、種質提純復壯、飼料營養添加劑的研發、健康養殖技術、對蝦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及加工副產品綜合利用技術開發等都需要企業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持續研發。
4、資金壁壘
隨著人們對對蝦產品質量安全的高度關注,要滿足消費者“從養殖基地到餐桌”的健康、安全對蝦產品需求,需要對蝦企業投入較大的資金,保證原材料的質量安全,購入先進的加工設備、檢測設備,建設產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
五、產業鏈
對蝦行業上游主要包括養殖對蝦所需的種苗、水產飼料、獸藥等,下游行業主要為各類食品加工企業、餐飲機構、家庭及個人消費者等,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識的提高,大部分國家政府著力完善食品保障政策,帶動各國對對蝦等水產品需求的增長。
六、行業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水產品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對蝦作為一種高蛋白、低脂肪、營養豐富的水產品,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隨著市場需求的增加,近年來我國對蝦養殖業迅速發展,不論產量還是質量都得較大突破,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數據顯示,除中國對蝦外,2022年我國對蝦主要品種海水養殖產量均保持增長趨勢,2022年我國南美白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340280噸,同比增長5.23%;斑節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14360噸,同比增長9.26%;日本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46199噸,同比增長3.71%。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國家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
水產是溝通農業養殖與食品流通的橋梁,由于其廣闊的市場前景及可實現農民致富、解決就業等特點受到產業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來我國相關部分發布《關于加強水產養殖用投入品監管的通知》、《實施水產養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單制度工作規范》、《“十四五”全國漁業發展規劃》、《關于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深遠海養殖發展的意見》、《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24年本)》、《關于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工作部署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支持、鼓勵和規范行業發展,為對蝦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產品符合人們崇尚健康的消費理念
近年來我國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218元,同比增長6.33%,隨著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提升,隨著居民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消費習慣和消費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由“溫飽型”向“營養型”、“健康型”轉變,自然、綠色、生態、健康的水產品備受人們的青睞,對蝦富含不飽和脂肪,對人類的健康有益而無害,還含有豐富的腦磷脂和卵磷脂,亦能促進人類健康、長壽,目前,包含對蝦在內的水產品成為農產品批發市場中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成為國民糧食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
(3)國際市場空間廣闊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和就業機會的增多,發達國家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正逐步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包含對蝦在內的水產加工業作為一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同樣存在產業轉移的趨勢。隨著發達國家直接從事水產業的勞力日趨短缺,水產生產呈萎縮狀態。中國作為世界上的水產大國,具有養殖生產規模大、技術先進、勞動力資源豐富、加工能力強等優勢,具備產業承接的先天優勢和極強的競爭力,為我國水產行業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隨著我國對蝦養殖能力的顯著增強和一批具有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的崛起,我國已成為世界對蝦養殖的主要基地之一,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了重要地位,未來出口市場空間廣闊。
2、不利因素
(1)漁業資源日趨緊張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擴容,沿海、城郊優良的漁業水域、灘涂被大量占用,傳統的養殖區域受到擠壓,部分宜漁水域受到污染,魚類的產卵場遭受破壞,珍稀水生野生動植物瀕危程度加劇,國內漁業資源將越來越緊張。而國際社會對公海漁業資源管理日趨嚴格,各國對公海資源開發爭奪日益激烈,對專屬經濟區資源的管理也越加重視,漁業資源的剛性約束將成為今后長時期制約我國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
(2)產品質量安全隱患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國內外消費者對對蝦質量安全要求越來越高。但目前我國部分漁業水域環境質量下降,導致對蝦被污染的幾率增加;對蝦養殖不合理用藥現象及水產品藥殘超標事件偶有發生;部分加工企業質量風險防范意識不強,加工過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質或摻假使假行為;對蝦產品質量安全尚存在諸多隱患,使得我國養殖對蝦的質量安全問題備受社會輿論關注,給國內消費者造成消費陰影,亦影響我國對蝦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聲譽。
(3)國際貿易摩擦影響
我國加入WTO以后,不少國家由原來設置高額關稅轉而通過設置或提高安全衛生壁壘、技術壁壘來阻止我國農產品的進口。近年來的國際貿易摩擦嚴重影響我國水產品的出口。目前,日本、美國、韓國、歐盟是我國水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但出口品種仍顯單一,以冷凍品為主。而美國等國對我國水產品出口的限制和反傾銷事件不斷發生,無疑會影響對蝦產品的對外貿易。
八、競爭格局
我國對蝦行業內參與者眾多,既有小型農戶,也有大型養殖企業,如湛江國聯水產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祿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榮騰種業有限公司、舟山市綠源水產養殖有限公司、常德家華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廣東海威農業集團有限公司等,隨著我國對蝦產量規模的擴大,近年來對蝦產業競爭日趨激烈,未來,我國對蝦養殖的各產業集團化趨勢將明顯加強,育苗、飼料、加工、冷藏、外貿等各個環節,將聯合協同,以提高市場競爭力。
九、發展趨勢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智能化養殖系統將成為未來對蝦養殖的主流,智能化技術可以實現對蝦養殖過程的實時監測、數據分析和智能控制,提高養殖效率和管理水平。此外,我國對蝦行業將加大品質提升的力度,通過科技創新、加強品種改良等手段提高產品品質,產業升級將加速,向品牌化、高端化方向發展,提高產品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